用户名: 密 码: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本站公告: 中国书画名家网热烈欢迎我国著名画家阮成森,王红、画家顾占劲、油画名家金利虎、画家邢书方、书法家吴建新、杨守来、冯瑞林、马京园、陈为峰、孙墨研、赵为民、侯将民、书法家杨志伟、马立智、尚现成、武林生、陈思源、加入中国书画名家网!中国书画名家网将全面代理、销售、包装各艺术家!并特邀各知名画家和书法家的加盟!
故宫博物院院长:文物南迁培育了故宫精神

来源: 人民日报

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85周年。

    8年前的这一天,正是郑欣淼开始“执掌”故宫博物院的日子。从此,他积极倡导“故宫学”,并于去年积极促成两岸故宫博物院文物的“破冰之旅”。今年,两岸故宫博物院又组织了“温故而知新”、重走文物南迁路的活动。

    10月13日,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做客本报《文化讲坛》,围绕故宫的历史文化内涵、抗战文物南迁、两岸故宫博物院的交流等问题,给现场听众以及广大网民做了一场精彩演讲,并回答提问。以下为演讲摘编。

    今年是故宫建成590周年,故宫博物院成立85周年。

    故宫是今人对它的称呼,明清两代时叫紫禁城。我们谈故宫时,往往包含三重含义:作为体现“非壮丽无以重威”、皇权至上,代表中国古代官式建筑最高水平的建筑群;作为中国历代皇家文物、特别是清宫文物收藏的重地;作为见证中国封建权力中心变迁,以及宫廷文化延续的历史缩影。

    因为身处封建社会末期,它是中国封建制最后的、最完备、最特殊的表现,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见证与载体。

    故宫博物院建院历史不长,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把末代皇帝赶出皇宫后的事,但却反映出了当时中国人对历史和文物认识的高度。它的命运也随着中国现代历史进程而起伏。

    文物南迁

    培育了故宫精神

    关于故宫,大家都比较关心文物。当我们津津乐道故宫现有150万件(套)藏品时,却不得不提抗战时期故宫文物南迁的故事。正因为这次文物大迁移,才使得大量文物避免了战火的破坏,也直接导致了“一宫两院”的隔海相望。

    文物南迁,从“九一八”事变后就开始筹备,1932年装箱,决定运往上海租界存放。当走到南京时,有人反对,觉得去租界存放文物,很没面子。两方意见僵持不下,最后,继续运到上海,同时在南京修保管库。1937年底,由上海运到南京存放的文物,又分三路先后西迁避敌。

    第一批走南路,共80箱。从南京到汉口,改用火车运到长沙,在湖南大学图书馆存了5个月,后到贵阳、安顺,最后又疏散到四川。

    第二批走中路,文物最多,9331箱。从南京到汉口,又从汉口到宜昌,再从宜昌到重庆。由于重庆轰炸得比较厉害,以后又疏散到四川乐山的安谷乡。

    第三批走北路,7287箱。从南京用火车运到徐州,从徐州经陇海线又到宝鸡、汉中。在汉中待了一段时间,又运到成都,最后运到四川峨眉县。

    抗战胜利以后,文物开始东归。东归之路很复杂,相对也是比较安全的:先集中到重庆,再分批运回南京。新中国成立后,文物分批北返,1950年时从南京运回第一批1500箱,到1953年又运了一大批。

    抗战期间,故宫南迁文物13000多箱,再加上其他单位的文物,数量相当大。其实在二次世界大战时,不光是中国,欧洲不少国家也都进行了文物迁移,但都没有像中国、特别是以故宫为主的这样的文物大迁徙。

    我做了一个比较。在时间上,我们动手早,持续长。美国、苏联是在1941年受到德军、日军攻击后才着手文物档案等的安全转移;在空间上,中国幅员辽阔,古物文物穿越南北,横跨东西,播迁不断;在保护任务上,我们数量众多,欧洲各国的文物转移难度不可与我们同日而语;在保护力量上,投入巨大,集中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现在,重走文物南迁路,有飞机、高速公路,也走得不容易,何况那时?

    故宫文物南迁和保护是抗日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民抗战的生动体现。

    这也直接培育和强化了故宫人视国宝为生命的典守精神。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是一次伟大的民族洗礼。中华民族在救亡图存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和力量,促进了全民族空前的警醒和团结。故宫同仁在这一抗日洪流中,在保护国宝的实际工作中,在本院已有精神资源的基础上,也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故宫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部分。

 

,

[返回上一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