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本站公告: 中国书画名家网热烈欢迎我国著名画家阮成森,王红、画家顾占劲、油画名家金利虎、画家邢书方、书法家吴建新、杨守来、冯瑞林、马京园、陈为峰、孙墨研、赵为民、侯将民、书法家杨志伟、马立智、尚现成、武林生、陈思源、加入中国书画名家网!中国书画名家网将全面代理、销售、包装各艺术家!并特邀各知名画家和书法家的加盟!
艺术繁荣与文化传承--专访张法亭

   中国国际文化产业网报道 (记者樊桦 黄渝晴)《翰墨生香——张法亭书法展、丁弘国画展》在珠海古元美术馆展出,政协珠海市委员会、珠海市文联、古元美术馆联合举办,日前圆满结束,参观人数达到2939人次,这也是知名书法家“香山文化之旅”中山、澳门、珠海巡回展出的最后一站。珠海中国国际文化产业网报记者在此期间,特别采访了珠海知名书法家、中国书学院院长、珠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法亭。

 张法亭主要从事书法教育,在书法、书学、书教方面卓有成就, 其传统诗词、古文字学、书法考证等方面也有所收获, 以研习魏晋及王羲之书法为代表,艺术上追求古典和完美,事业上富有责任和使命,教学上孜孜不倦,理论舆实践相结合,并为当地文化教育事业尽心尽力,作出了貢獻。书作曾在全国书法大赛中入展,发表有多件书法作品及多篇书论文章。曾应邀赴新加坡以及香港、澳门举办书学院书法展及书法讲学,并在澳门大学等多所高校应邀书法讲座。现在就让我们开放学术和艺术的视野
记者:张老师,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专研书画的?

    张法亭:我喜爱书画,更热爱古典文化,“专研”还谈不上,我主要是在书法艺术上追求,因为书法不仅是中国艺术创造,更是文化精神体现,真正学习书法应该是从80年代初期在读高中时代开始,尤其是高中语文老师的字写得非常精美,同时又拜师学书,主要是临写唐楷。1985年开始系统学习书法,在书画函授大学书法专业系统学习,1987年我到敦煌考察,深深敦煌绘画艺术吸引,打动我的心灵,我在那里考察了近一个月,和工作人员都比较熟悉,为了感谢她们的帮助,我那时临写了一张《兰亭序》送给她们,也是我第一次把书法送人并能得到回报的记忆中的一次,经常受到免费并能有時独自一个人进去观赏的优惠待遇,我似乎能感受到壁画彩绘中的音乐和活灵活现的人物,我当时就意识到我对中国艺术的深刻感知。我住在敦煌饭店,白天到莫高窟考察,晚上在饭店写字,偶然被饭店的主任看到,很是赞赏,就让我帮助饭店写几个“欢迎领导检查工作”的标语招牌,所得报酬是得到免费住宿,为了能在敦煌多考察一些时间,于是就想到了卖字换取一些日常生活费用,在一个画廊我遇见了一位敦煌博物馆的作家(著有《敦煌的传说》),他家也开了一间画廊,日本游客很多,让我给他写了20张“葡萄美酒夜光杯”这首诗,给我了100元报酬,也算是帮我,在后来的几天里又为敦煌美术工艺厂代写一个3米长的画店匾额“燕鸣阁”,得到50元报酬,他们只要求我盖印,不落款写我的名字,因为我年轻又没名气,当时才20来岁。三天后,“燕鸣阁”开张,我去看了悬挂的匾额,画店主人介绍说这个匾额题字很满意。就这样,我第一次认识到我的字可以卖钱,可以为学习艺术换取生活“补助”。白天搭车拖拉机赶到莫高窟,又在一位讲解员的帮助下,几乎带我看遍了所有石窟,许多讲解员都熟悉了,经常自己跑进去观看,包括正在维修中的,这是我后来对于中国艺术的最大热爱的最大触动。1989年我参加全国高考,考取了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班,非常巧合和荣耀的是,函大书法教材和首师大书法专业主持老师,竟是欧阳中石先生,这是后来才知道的事情。而且,我对国画也很喜爱,只是没有基础。1990年我又就读于北京大学首届书法艺术研究班,许多北大中文系教授和社会名家授课,古文字、文艺理论、诗词、中国传统美学等,如沐浴春风,使我突然感悟书法与文化的意义所在。从此走上书法艺术和文化的美的历程。

    记者:请问张老师您最近是否在酝酿着新的大作?

    张法亭:我没什么“大作”,这次展览对于我个人来讲是个检验和汇报,是我到珠海18年来第一次正式举办的书画联展,展出我的书法作品和丁弘先生的国画作品,但不属于个展,称之为“香山文化之旅”中山、澳门、珠海三地巡回展览的一个过程。在三地展出中受到许多鼓励,也得到许多指教。我依然感到我还不够成熟,由于目前水平所限,还没有达到大家对于我的要求,我相信我是在追求的路上,以后会努力比现在写得更好些,让自己和大家都满意的更多些。同时,我也在作准备,书学教育和艺术创作这两个方面希望能得到提高,达到时代的要求。希望在近年,能够到台湾宝岛讲学和展览,在前些年我也被邀请过,和北京大学、山东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三位教授一起书法讲学及展览,由于手续问题我未能过去,另三位教授去了,受到欢迎,为加强两岸文化交流起到积极作用。另外一个想法是到欧洲一趟,传播书法艺术,让世界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国书法。

    记者:您能给我们提供几幅作品让我们一饱眼福吗?

    张法亭:当然可以,可能达不到大家的审美要求。如果是在教学中,我们提倡“中国古典书法”的教育,老师的教学任务是在示范讲解和临摹名碑名帖,教师的字是允许挂在教室的,更不能让学生临写;如果作为教师的书法展和书法集是可以参观欣赏和学习借鉴的。

记者:您对“古代摩崖石刻”这一方面研究颇有成就,可否略作介绍?

    张法亭:我只是专业使然,更是一种文化感知。居住在珠海,摆在家门口的“古代摩崖石刻”是历史文化的珍宝,我第一次见到,就被震撼了。陆陆续续10年时间寻访于山川之中,又从史料和民间中搜集资料,实地考察珠海各地17处200多方古代(主要是清代)诗人名士的题诗书法镌刻,并编著《珠海古代摩崖石刻考释》,由珠海出版社出版。书法意义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诗词的文化意义,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石溪摩崖石刻中的“亦兰亭”遗址以及30多首当时香山名士诗词题刻,也是天下无双的书法文物,自然书法博物馆。其文字的识别最为困难,有些字已是模糊不清,不仅从书法方面辨识,还要借助文字学、碑别字、诗词格律、音韵学、历史文化典故等几个方面,而且文义的解释也要精通。为此,才考证出珠海石溪“亦兰亭”,为香山古代书法史开启新的篇章。近来又考察完成并编着了《澳门古代摩崖石刻考释、澳门古代楹联匾额图录》,30多处石刻文字全部考释,为澳门古代摩崖石刻书法研究同样开启了新的篇章,文字考释全文2010年6月发表在《澳门日报》。今年4月在山东乐陵,又发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崇尚儒家文化重要文物---清朝康熙御碑《圣祖仁皇帝御制宣圣孔子赞》,并作了全文释读和考证,释文发表在《澳门日报》、《德州日报》、《乐陵市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提出宝贵意见。

    记者:张老师,近年来您一直对珠、港、澳的文化进行研究,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张法亭:主要是珠海和澳门的古代摩崖石刻。珠海有100多方刻石,澳门有30多方刻石,并已作了文字考释,都已在《珠海特区报》或《澳门日报》分别公开发表。但究其文脉,乃是香山文化。地域虽然分开,但文化未曾断开。这方面我做的还很不够,许多前辈和专家已经作过很多工作。我今后会使之完善,把存在的遗漏和错误进行修补,有机会再版。我认为了解历史,梳理文化的脉络,是文化人的社会职责,文化的传承,才能创建新文化,树立时代文明。

    记者:您对于现代书法有什么看法?

    张法亭:我认为我们所进行的都是现代的,现在书法的体现一定是中国书法史进程中的一部分,甚至是一个点,如果不是按着书法艺术的规律发展,那就不能成为这一进程中的正常现象,自然就不能认为是其中的“一部分”或“一个点”。艺术要有时代性,要有时代精神,什么可以够得上是“时代性”和“时代精神”,这里有积极健康的,也有消极病态的。书法之“法”,就是书法艺术创作规律,体现中国文化思想和审美要求,我的理解是“真”(客观规律,符合汉字的书写要求,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的字体规范)、“善”(艺术体现的形式和文字表达的内容,给人亲切、亲情、亲善、美好)、“美”(符合艺术美的创作规律,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传统,符合中国文化的精神魅力,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现代精神的升华)。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就是民族文化性,个性就是共性之上的创造,最起码要有书法基本的传统功底和中国文化的基本素养。例如:中国古典诗歌,就有特定的要求。我不认为,自我感觉良好就是艺术创作,个人的审美标准和艺术的审美标准是两个层次,不是一回事。例如:书法大赛,许多评委按个人的审美取向评选出来的作品都是符合评委个人口味的,甚者最可怕的是都接近评委的书法风格,这就不是遵循艺术规律和艺术标准来评选。把评选标准降低到“个人标准”。为了一个比赛,拼命写那几个字,几百张宣纸,一年甚至几年的准备,选上了就变成“书法家”了,这才叫“自欺欺人”。书法基础,书法功底,艺术水平,文化品味,审美取向,以及书法系统学习、书史书论研究、书法艺术实践,这才是真正的书法家。学习书法的意义,不是为了参赛,更不是赶什么潮流,是艺术和文化的追求。

    记者:如今艺术作品在市场上十分盛行,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繁荣的景象呢?

    张法亭: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唐代,中国的文化和书法以及佛教传向周边国家,中国的文明、制度、文化、艺术,都得到世界的尊重。国外使节到大唐来访都会多倍一封厚礼,就是购买当时名家书法,与之相比我们现代还远远不够。艺术市场繁荣是好事,但是要走向规范,混乱不是繁荣,低级也不是艺术。艺术家更要珍惜这一时机,更好的维护自己的艺术空间。

    记者:您如何看待如今艺术教育模式?

    张法亭:我在全省首次中小学书法教育会议上提出《中小学书法教育及课程设置的思考》,在广州回来的第二天,我向市教育局的领导汇报了情况,并得到支持,接着又给珠海市教育局提出报告《关于珠海市中小学书法教育及课程设置的建议》。其主要内容是建议“从小学到高中建立一套完整的书法教育体系”,“每周一节课”,“在学习书法艺术的同时,把古文字、古典诗词、国学知识、国画欣赏、古琴名曲欣赏,融入其中”,我们提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书法家,不是为了书法比赛,而是文化熏陶、艺术培养、美育教育。”“进行审美思想和人文情怀的培养,为青少年的成长增加文化的滋养。”受到省教育部门重视,珠海市教育局在全省率先向各区、直属中学下发了通知。详细内容大家可以上网查询,提出宝贵意见。

记者:请问您是怎样理解书法的?

    张法亭:借此机会,我在这里谈谈我个人对于书法的理解,也许会很幼稚。我们提出“中国古典书法教育”,以及建立“书学”、崇尚“书圣”的理念。书学,是在1994年思考提出的,即:书法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学科体系,如同文学、哲学、美学,所以建立了中国书学院。“书圣”是中國书法和文化的至高境界,是”书品”与”人品”的合一、艺术境界与人格精神的体现,“书圣”王羲之就是历史上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化史上“书圣”、“文圣”、“诗圣”、“画圣”、“乐圣”,是何等的光辉灿烂。只是在某一个方面有所成就,甚至练了三年字,获得一个什么奖,就成了“书法家”了。

    从繁体字的“書”字象形就可以看出,上部分是手握笔“写”的过程(技法),下部分是“写”的内容“曰”(文化内容),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书法是由“怎么写”和“写什么”的合一,前者是技法,后者是学问,所以书法是不能只停留在“写”字上。历代的书法家也不只是会写字,在学养、审美、文学等方面有极高的修养,何谓高雅、何谓低俗,所以审美思想境界是艺术高度的核心。书法之“法”,是汉字书写和艺术创作的规律,是至善、至美、至真的艺术境界,遵循这一规律的创作,也就是所谓的书法传统,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唐代“书法”名称是从“法书”演变而来,“法书”之“法”乃是“标准、规范、楷模”的定义。而“书法”之“法”,并不是“技法”,其意义更为博大,上升到天之大道,创作之规律,艺术之境界。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必然的联系。书法的健康发展,必然要进行科学体系教育,进行学术研究。书法教育,不是只会写几个毛笔字,甚至写好几张字,也不是举办几个展览。爱好书法,不是为了参赛,更不是赶某个潮流,书法热潮应恢复到自然的状态、文明发展的状态。

    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在这艺术的境界里我们可以和古人对话,可以与来着遥相呼应。因为是传统的,故能让人感到亲切;因为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故能让人感到生机;因为又将是未来的,故让人感到希望!

    记者:您举办过多届书法培训,您觉得现代社会对于书法是呈什么态度?

    张法亭:社会进步,天下珍爱;多元发展,优胜劣汰;探寻规律,把握文脉;提升品位,备受爱戴!

    记者:请问张老师对珠海的印象如何?大概什么时候再次在珠海办展?

    张法亭:历史文化灿烂、自然环境优美、特区思想先进、毗邻港澳优越、创业人才聚集。在我的拙文《珠海赋》中,对于珠海历史人文、对于当代社会发展都有所歌颂。

    再次在珠海办展的事情目前还没考虑,这次也是个联展。可能要等到自己感到再满意或者是事业需要的时候。此次,办展也是形势所然,迫不得已,比我思想中提前了几年,因为今年年底第一届本科班毕业,大家希望我作为这个专业主讲老师,要露露脸,制造点影响。所以自然就会有好的影响和批评的意见,对我来讲都是好事,说明我得到大家的关注,受到大家的要求,也许我目前的水平达不到。今年是珠海特区30周年,展览作为一个献礼,表达对于时代的美好祝福。

    举办作品展,是每一个从事书法艺术专业的人士所期待的。书学院是私立学校,就目前人们的观念还存在偏见,这是教育体制造成的,不是私立学校自身的问题。既不属于“官办”,又不是正规大学、教师工资和办公费用完全靠学费来支付、更没有政府任何经费拨款,同时也面临着社会各方的许多压力,而且也有许多不理解。但是,由于事业的发展需要,保持艺术和学术的自由,于是我们选择了艰难而有意义的创业道路。为此这个展览比我预期的提前4年。此次选出历年来47件书作,其中有:古代名帖临作、古诗词书作、自作诗联书作三部分。

    我们和其他艺术家一样,都希望把最好的作品展示出来,向大家汇报和请教。但是我们也相信,大家也会把最美好的祝福带给我们,并提出很好的指教意见。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可能会让大家失望。最后,我以有感而发的一首联向大家表示答谢和致意:“清风拂两袖,明月照四方”。对于书法艺术和教育事业是我的理想追求,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在这追寻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艰难困苦和风风雨雨,既有白天也有黑夜,感谢支持我的人,也感谢关注我的人,支持者使我鼓舞,批评者使我坚强,关注着使我自律。但是我坚信,明月总会伴随着我,不论走到哪里,都会有光明出现在我眼前,您们就是明月,您们永远伴随着我!(樊桦 黄渝晴)


 

[返回上一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