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本站公告: 中国书画名家网热烈欢迎我国著名画家阮成森,王红、画家顾占劲、油画名家金利虎、画家邢书方、书法家吴建新、杨守来、冯瑞林、马京园、陈为峰、孙墨研、赵为民、侯将民、书法家杨志伟、马立智、尚现成、武林生、陈思源、加入中国书画名家网!中国书画名家网将全面代理、销售、包装各艺术家!并特邀各知名画家和书法家的加盟!
品读人生|张克鹏:一个小学毕业生和三个国家级会员证(二)

品读人生|张克鹏:一个小学毕业生和三个国家级会员证(二)

文| 张克鹏(河南)

张克鹏

一个小学毕业生和三个国家级会员证

  引子
    第一章
  一次深刻的记忆和《文艺报》报专版
      文化的种子
      资本主义的尾巴甩到学校
      愤怒的童年
启蒙老师
与贫穷和饥饿作斗争
      与黑暗和蚊子作斗争
      水泥板石头板上学习
      写作的萌牙
结实语言大师,山前村支书——张立岳
上刊大,走上文学创作的正路
十年通讯生涯,奠定了小说人物的基础
难忘的种子队生涯
假通讯讯成就了一支笔
意外得到的三麻贷杂志
第一次去《奔流》
第一次发表作品
珍贵的师生情谊
可爱的母亲
贤内助增加了我的创作动力
第一次小说获奖
故乡,我小说人物的框架
加入省作家协会
省作协举办作研讨会
中篇小说上《小说家》等杂志和长篇出版
进入辉县市文化馆
卧薪偿胆修改小说
《文艺报》《文学报》等刊物发表作品
《名作欣赏》《文艺争鸣》等刊物上发专家评论
调入新乡市文化局戏剧工作室
第三部长篇小说至第六部长篇小说创作问世
长篇纪实文学《裴春亮》
加入文学豫军和拜著名作家南丁为师

第二章
写毛笔字的启蒙人——张克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书法创作的引路人——郭立辉
参加展览
获奖的动力
认识中国书协三届理事——冯志福
发表书法论文
发表书法作品
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第三章
加入中国戏剧家会
戏剧《王屋山的女人》等获河南一奖
戏剧《梨花寨的笑声》等获河南二奖
广播连续剧《咱们的好村官》获省二等奖

引子
 我是一个小学毕业生,拿了三个国家级会员证。走出了多远?没有多远!但是中间的艰难,是无法想象的。我曾这样说过,要让我从此倒来走,我是不走了。这样的成就对于有成就的人来说是不足挂齿的,但对于一个小学毕业生来说,里边的故事就多了。国家级会员,老实说,不是那么好当的。每项都有他的硬性规定。有些人,穷其一生拿一个会员证,有的人,奋斗一生,拿不到一个国家级会员证。他虽不能说明艺术的高度,但起码这是衡量艺术的尺度。有的人说,张克鹏长着三头陆臂;有的人说,张克鹏智慧过人;有的人说,张克鹏偷机取巧,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对。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和常人一样,根本没有什么三头陆背,也不聪明,更没有什么人际关系,偷不了什么机,取不了什么巧,汗水比常人付出的多,苦难比别人经历的多,这是一个事实。

第六节:与贫穷和饥饿作斗争

  在那个年代,小孩看着大人不容易,也使出浑身解数为大人解忧。我十六岁那年,父亲病故,家里借的一塌糊涂。这对我们的打击太大了。我大哥挣九分半,两个姐姐也出门,我三姐仅能挣七分,我二哥高中刚毕业,我和弟弟年龄尚小,我家贫穷到了极点,后来,大哥、二哥相继成家。我和弟弟住了一间屋,上边还有一个洞。冷风呼呼吹进屋里。睡的床一摇一晃,半夜塌下一次,我们干脆用坯当床腿。就的是水泥板,坐的是石头。一个的门,十二块木板组成。我捡菜叶、拾小柿、捡煤核、拾大粪、扫煤沫……五更起床,摸黑前行。印象深刻的一点是,深秋霜刺毛茸茸的,手指冻得象红萝卜似的。东北风呼呼地刮着,落到脸上,象剥皮样疼痛。扫煤沫被扬起的风刮的灰尘,落到脸上,象划了妆似的。脸上除了眼睛白,全是黑的。稍大一点,卖锭,卖红缨枪、编荆货、切穴…… 赶会……但是,这一切,并不能改变家里的贫穷。家里仍然处于大人小孩的饥饿状态。
我们想着法儿抗击饥饿,去磨眼里掏玉米皮,去买火磨上的秕麦,烙带着尘的馍、小柿搓糠、红薯渣蒸馍……想着法儿吃,挨霜冻和雨是常事。尽管是这样,饥饿带给我们的痛苦还是时时袭击着我们。

第七节:与黑暗和蚊子作斗争

我们住着一间屋,那时又没有电,我们抗击黑暗,只能靠如豆的油灯。灯头又不能大了,大了费油,煤油是凭票买,即是开后门买到,也没有钱。我每天读书到半夜,屋子里的蚊子特别多。尽管灯头很小,蚊子还能找到你的肉体,把我叮得生疼。两个鼻孔熏得黑黑的。有时候没油了,就到月光下看书,看不清,就猜。碰到没油,又没有月亮的晚上,只好摸黑度过。
小屋的蚊子实在闹得没办法,冬天还好些,冷了能活动活动。一到每年的五至七月份,蚊子就猖獗起来。坐在那里,会听到蚊子赛锣一样的声音。我只好用椿叶,加上一把麦秸,点上火,把蚊子赶跑,当地人叫熏蚊。蚊子赶走后,半个小时是安静的,半个小时以后,蚊子就活动起来,只要感到身上什么地方发痒,打下去,准是一个蚊子送命,落空的时候很少,手上常常打出一片血。当时我四叔在房上经常喊我:“合青,出来吧,蚊子要吃了你!”我的奶名叫合青。蚊子真正叮得受不了的时候,就起来走走,待把蚊子驱散,再坐下来看书。

第八节:石头板、水泥板上学习

 我学习之初,家里没有桌子,唯一能够作桌子的,就是一块盖房剰下大石板。上边有明显显的鑽道。我找人把石板架起来,一头是单坯靠墙;一头是整坯,整天在上边练字,手一动就晃。现在想想当时也不知道害怕,假如石板倒了,后果不可预料。最后上边的鑽道已被磨光。后来我二兄长上了水库,回家见我在石板上练字,就到工地上想法弄来半袋水泥,给我打了一块水泥板,这样我才得以在水泥板上学习。我反复看书,只认为看的书多了,知识水平就高了。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叫作家,认为作家就是写一篇文章。也不知道什么是小说,写来写去,还是在学校时老师出的那几个题目。一天我二兄长问我:“长大准备干什么?”我想就没想说:“当鲁迅!”那时,只知道鲁迅是个作家,并不知道他用文章作匕首与敌人战斗。家里只有一张老式桌,我根本不敢有张老式桌的奢望。我在石头板上和水泥板上写啊写。
 我在石头板上读写三年,在水泥板上读写五年。

第九节:写作的萌芽

 乡里组织一个乡农林学习班,村里派我去学习,我又有了上学的机会,我很高兴。在乡农林班,我因热爱动笔,每天写一篇大批判文章。担任我语文课的陈建勋老师,对我感了兴趣。一天他说,他毕业后,写了四句话,自称是诗:“社员割稻笑破天。”发表在了《河南日报》上,乡里的干部找到他的家里,说他怎么怎么了不起。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想,写这么四句话,就能让乡里的干部这么重视,还是写文章好。我就试着投稿。隔几天投一次,《河南日报》没消息,就投辉县广播站。那时不知道《河南日报》和县广播站的区别。心想:采用了,就是作家。作家能够改变命运,能够让人看得起,我发愤要当作家,发奋写作。心想:别人可以当作家,怎么自已就不能当一位作家?当时我也不知道作家是一个什么概念,只知道鲁迅是一个作家。他的文章有《一件小事》《故乡》《药》《阿Q正传》《孔乙已》,我反复学习他的文章。

第十节:结识语言“大师,”——张立岳

张立岳是大山前村的支书,口才很好。因为帮一个穷人打官司我们相识。相识后,他就尊我为知识分子。当时我们村的干部不理我,唯有张立月把我当人看,我很感激他。每年春节,我初一下午都要去看望看他的父母;他初二下午,来看我的母亲。他每次都带两份鸡蛋糕和一瓶酒,一份放到我母亲那里,一份带到我小屋的水泥板上,我们配着酒边喝边聊。他的语言确实很丰富,说什么都形象、生动的很。
如:他说整那个人,他不直接说整那个人。他说你意为你是谁了?你就是我裤腰带下边那东西,抖擞你几下是几下。说那头牛瘦,他不直接说那头牛瘦,他说:毛长骨头高,一打一凹腰。无论我们聊到什么时候,他从不在我家吃饭。后来想想,他对我后来的创作起了很大的帮助。

第十一节:上刊大,走上文学创作的正路
   上刊大是个偶然的机会,我去信用社找卢言山说话,卢言山说山西青年杂志社办了个刊大,我正在矛盾哩,通知你吧,考虑到你没钱,不通知你吧,这是个机会。我也听说山西青年杂志社办了个刊大,这是正瞌睡的给个枕头,我二话没说,就报了名。学费是十二元钱。去那里弄钱呢?我卖掉了家里的粮食,东拼西凑弄了十二元钱。从山西刊大我才知道有《中国文学史》《文艺理论》《古汉语》,知道什么是《诗经》,知道了屈原的《离骚》《九章》《天问》,知道了元、明、清的小说?知道了什么是《窦娥冤》《桃花扇》这些戏剧,知道了《孔雀东南飞》是篇什么样的文章,知道汤显祖、关汉卿的名字,知道了茅盾、巴金、老舍的名字,知道了《子夜》《家》《春》《秋》这些名著,知道了《月牙儿》的文学价值。知道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梁生宝买稻种》《王贵与李香香》,知道了贺敬之、赵树理、柳青、李季这些名子,知道了什么是小说?什么是散文?什么是报告文学?什么是通讯?知道了小说语言和通讯语言的区别是,小说语言得有音乐感、节奏感,通讯的语言是直来直去,知道了通讯都是真实发生的事,编的通讯是假通讯,知道了散文的语言是讲美感、讲意境。
第十二节:十年通讯生涯,奠定了我写小说人物的基础
在这之前和之后,我写了大量的通讯。如:“郭永燕养蚕发了家”“翟连成养猪致富”,《河南日报》的编辑,《新乡日报》的编辑,老是强调塑造人物形象,得把主人翁的形象写出来,我就在塑造人物上下功夫。性格性的语言,景物的描写,场地的描写,心理的描写,都尽量突出人物,这一切虽不是重点,但很关键。需要的时候,也是必不可少。这对麿练我的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对小说的选材,已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如:《铁梁铜锤》《我的姐姐张丽丽》。所以,写人物为我的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使我写起来,三五句话,就能把小说主人公的性格写出来。他使我懂得了怎样塑造人物形象,后来我写了小说《姜嫂》《沟满河平》《这些男人们》等。都是人物形象鲜明的小说。
第十三节:难忘的种子队生涯
  在种子队,我是农业技术员。因为背词典、字典,成了有学问的人,队里十二个人,十一个人除了正事,私下都不理我,我很孤寂。也不知道自已错在那里,很苦恼。尽管是这样,我还是有学习计划。每天去地的时候,箩筐里带着书。到地里早了或者劳动中间休息的时候,别人打扑克,我就钻到树荫下看书。在牛圈里出粪,他们从门前走过,明明感到他们是对我说话,我答应他们,他们却笑而不语。在那段日子,我真比五类分子还难过。我的行动也遭人窃窃议论,他们说我神经病。我也没有办法,许多时候,我也想给自已辨解,但我越描越黑,没办法,我只好默默地忍受而过。它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尽管是这样,我在种子队的这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读了鲁迅先生《且介亭杂文》里的许多文章,对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也有个初步认识。


第十四节:第一次去《奔流》
 第一次去《奔流》,现在想想那真是个笑话。我在家盘算好,来回路费、食宿费,正好是十一元八角钱。我到了那里,遇上一个好心的编辑,编辑说,你在这里住一夜吧,我晚上给你看看稿。我感动的不得了,答应住下。我答应后,后亏带的钱少了。借钱又没有熟人。怎么办?再说不住下,答应罢,再说不住,不恰当,第一次和人家打交道,让人家感到,男子汉说话犹犹豫豫。我觉定硬着头皮住下,到了晚上再说。因为明天还要来,我必须记住《奔流》的大门。在《奔流》编辑部门口磨蹭到天黑才离开,冬天日子短,我就近吃了点饭,天已进入夜里,心想去火车站候车室准不要钱,去那里将就一夜,这是我没有办法的办法。我绕省文联大门转一圈,又回到了原点,原来我迷了方向。后来,问了问人家,才算走到车站。到了火车站,已经夜里十一点半钟,我在候车室的凳上坐了一夜。
 第十五节:意外得到三麻袋杂志
 韩钖忠,是新乡市文联的创作员,家里经济比较殷实,热爱学习,平时好买杂志,好看书,又有同情心,并肯实实在在地帮人。朋友多,和著名作家柯云路是同学,我经常听他讲柯云路的故事。说他创作《新星》时如何深入生活,说他如何和命运抗挣。大概是到了公元九十年代中期,他忽然弃文经商。他的选择一是一番沉痛后的决定。这时他给我打了个电话,只说是有事,让我去一趟,带几个麻贷。没说是啥事。他说:“你来了,就知道了!”我到了那里,他说他如何痴情文学,是家庭的原因,他才选择经商的。他把他的杂志,全了给我,并嘱咐一定不要辜负他的希望,朝着文学的路走下去。我整整装了三麻袋,他这真是雪中送碳。回到家里,我像如饥似渴的羔羊,读了起来,什么《啊,香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陈奂生进城》《乔厂长上任记》《方太阳》等名篇,都是出自那三麻袋杂志。
                                             (节选,待续)

作者简介:

张克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书画院特聘书法家。2014年评为中国人气网十大人物。创作长篇小说六部,纪实文学《裴春亮》一部,省级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长篇小说《吐玉滩》中国作协、河南作协开过研讨会讨会后,省台播出。长篇小说《热泪》,中国作家网连载。创作戏剧二部,其中,《王屋山的女人》获省一等奖。广播连续剧二部,均获省二等奖。作品见《中国书法报》,《中国艺术报》《书法导报》《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中国书画报》,《大河美术》等。现任新乡市艺术创作研究所副所长,省四个一批人才,副研究馆员,省签约作家。

 

[返回上一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