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本站公告: 中国书画名家网热烈欢迎我国著名画家阮成森,王红、画家顾占劲、油画名家金利虎、画家邢书方、书法家吴建新、杨守来、冯瑞林、马京园、陈为峰、孙墨研、赵为民、侯将民、书法家杨志伟、马立智、尚现成、武林生、陈思源、加入中国书画名家网!中国书画名家网将全面代理、销售、包装各艺术家!并特邀各知名画家和书法家的加盟!
西部书坛的一颗明珠

来源: 人民网

西部书坛的一颗明珠
——读张改琴
周俊杰

  中国的西部甘肃,在人们印象中,是旷远的沙漠,是连绵山峦的终年积雪,是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同时,在古人边塞诗中我们又感受到了脱手斩得小楼兰的雄强彪悍的英雄气概;我们似乎还听到了遥远的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看到了可代表中华民族文化顶峰的敦煌、麦积山的雕塑、绘画、写经以及武威、甘谷的汉简,河西简牍和堪称中国书法史上彪炳千秋的巨匠张芝、索靖的杰出作品。尽管两千年来的辉煌不少已被历史所湮灭,但所留下恐怕不到百分之一的文明,在21世纪的今天又重新绽放出光彩,其中,书法艺术在这个偏远的省份成为文化复兴的重头戏,而其杰出的代表人物则是已过耳顺之年的女书家张改琴。


  多年来我评价一位书家,作品本身固然重要,而我更崇敬具有“思想力”的艺术家,我将之称为“思者”,这是走向“大家”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作为书法界的“思者”,其思想要穿越历史,把握各个时期的艺术特征、思想基础,以及内在的发展规律;要有独特的视觉把握书法艺术美的本质,把握时代精神和大的审美趋向,当然,还要较为广泛地涉猎一些其他艺术门类,而这一切,改琴都具备。在一篇访谈答问中,她对一些有深度的宏观问题作了阐释。她们提到关于历史对当代的影响,认为历史是残酷无情的,传统断裂,背景转换,如何在文化新秩序中构建当代书法的审美体系,是当代书法界的重任。她和同道认为,当代文化语境使传统艺术大为逼仄,书法的古典性,在信息化社会中需要现代性的审视。改琴认为:“时代和历史总存在错位,这是规律。传统难以为继,今昔背景差异,如何在文化新秩序中构建当代书法的审美体系,这是一个持久而有意义的课题。”(凡引号内均为改琴语,下同)她回顾了建国后政治、经济、文化的曲折道路后,认为直到十七届六中全会,才提出文化强国战略,并且上升到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而书法真正做一番事业,也就是近30来年的时间,她说:“传统元气要恢复,多元思潮又汹涌澎湃,书法面临着新一轮的时代决择。故此,首要问题是稳住阵脚。而我们这个时代达到一个历史的高度,出大家,出代表作,充足的时间和必要的阳光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的关键是,目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我们能做什么,做到何种程度,不要让这一段留下遗憾”。她认为,当代文化以今纳古,以中汇西,在磨合中矛盾重重,多元碰撞,形态各异,处在“进行式之中”转型时期的焦虑在困扰着人们,而如何继承传统,体现时代特色是其关键。她认为:“传统是一个流动的概念,所有的古都可以出新,就在于这个‘新’是否合乎艺术规律。


 对于当前书法发展形势和状态,她充满了信心,她认为现在创作环境宽松、自由,历朝历代均无法相比,“在这个时代的节点上,因人、因时、因地以及因接受观念不同,书法已经在创作增损中出现了和前人不同的面貌和神采,并走向多元,流派和艺术风格异彩纷呈,”可谓书坛总的形势大好。为什么能达到目前的状态?她的下面两句话深刻而精辟的话作了回答:
  “艺术是写心的,人心各不一样。”
  “一个健康开放的社会,能容纳和促进各种艺术风格的成熟与发展。”
  是的,“艺术是写心的”,这与两千年前西汉文学家、哲学家扬雄的“书、心画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深刻揭示了文艺创作与主体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心”作为主体,它高扬人的精神,却又因其是作为人的客观物质存在,故它又是客体的。“艺术写心”是以主体为主导而使艺术创作具有强烈的主体精神,即个性。而开放的社会将会使主体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扬,从而“促进艺术风格的成熟与发展”。这与那些将一竖比作一棵树、一撇比作一把刀的所谓“唯物”实则为列宁所痛斥的“愚蠢的唯物主义”相比,其理论的高下自见。
  并非专攻理论的改琴理论上达到如此高度,是其平时多读、多思的结果,让人们惊叹而钦佩。


  有此宏观而深刻的思维能力者用于书法学习,自然也是以强大的理性作后盾去进行着她艺术上的探索。她学书前后50余年,她说,不管从事何种工作,处何环境,始终都未离开过这一迷人的艺术,她“始终都把书法艺术的研修作为一种心性的历练,一种人生境界的追求,抑或是一种对精神家园的坚守。”她说她对书法从来都是心怀敬畏,不敢有丝毫轻怠。她学习的原则,也可以说是道路,是“尊重传统,主张创新”,这是一条千古不易的正确之路。她认为,一切的“新”,均建立在“古”的基础之上,书法尤其如此。因为她知道,书法学习只有一条路,即从临习古代经典入手,这是一条不二法门,而在对经典碑帖的临习中,经过融会,则萌生出创作意念。那些反对临古,或浅尝辄止者,永远也进入不了书法艺术的殿堂。她主张,要在正确的道路上持之以恒,坚持不辍,不能一曝十寒;要根据自己的性格、气质,选择准主攻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但很多时候目标准了,也总是笔不达意,与自己想像的效果差距甚大,此时更要清醒而坚韧地用严谨的态度找出自己的不足,反复推敲,反复创作,以求艺术道路上不断进步。
  改琴生活在西部,她几十年所处的地理环境、人文氛围不能不对她的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她曾在一篇自述文章中提到黑格尔《历史哲学》中关于“地域”与“民族精神”的“自然联系”,并阐明的它是人类存在的基础。丹纳《艺术哲学》中进一步阐发了这一思想。她非常清楚,在人类的艺术史上,有很多艺术家都是以地域为“支点”,构建着自己的艺术世界,但她又强调:“但许多成功的艺术家,又不仅仅拘泥于这个‘支点’,不拘泥于地域,也是在这个基础上,把目光投向更宽阔的天地,表现出对文明进程共同文化心态的深刻体察,从而实现对自身、地域的超越。”她说,这在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成为一条规律。

 

 

 

 

 

 

 

 


,

[返回上一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