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本站公告: 中国书画名家网热烈欢迎我国著名画家阮成森,王红、画家顾占劲、油画名家金利虎、画家邢书方、书法家吴建新、杨守来、冯瑞林、马京园、陈为峰、孙墨研、赵为民、侯将民、书法家杨志伟、马立智、尚现成、武林生、陈思源、加入中国书画名家网!中国书画名家网将全面代理、销售、包装各艺术家!并特邀各知名画家和书法家的加盟!
王文杰——话说读贴

王文杰——话说读贴
来源:人民网-甘肃频道

,

   有人说 ,字是写出来的,我说,是“读”出来的。近几年有个时髦词,“读你”、“读懂”云云,其实这个“读”源于书法。找来一部帖子,尽管字迹洇蚀,黑白交映、星星点点,有如老者寿斑,难以辨认,但读起来仍然让人感到一种浸润着文化色调的温煦,读着,读者,你在这些字中,隐见几个青衫长发的身影在黄灯宣纸前飘然而至,穿过千年历史隧道,和你漫步、交谈。汉字有魅力,书法有魅力,读帖更是魅力无穷。

读帖养心。读帖,是一种有着鲜明特色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书法艺术领域审美现象中一种极其高雅的精神活动。你可能都不好理解,有人捧一本帖子出神入化地能看半天,一页帖子能目不转睛盯上一两小时,并且乐此不疲。读帖能使人沉浸在一种艺术陶醉的快感和美不胜收的境界。迷进帖子的人,常常是“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眼前一本帖子常常引人进入另一个境界,政治上升迁沉浮,官场仕途上顺逆进退,绵亘不绝的个人憧憬,并伴随如影相伴的兴奋、躁动、起伏和凄惶,都会被拒之脑外,心灵上淡然如一泓安恬宁静波澜不惊的秋水,任凭日出月落……

读帖似在读史。先不说帖子的许多内容本身是当时社会一种原始记录和真实写照,光就帖子本身——那斑驳不清风格迥异的各种字迹中,那仍然散溢着那个时代陈年墨香和书写习惯的各类手札,我们仿佛徜徉历史长廊……我们经历的篆隶纷呈、老庄双峰的先秦,我们再经历的牍简双星、战乱纷争的两汉,我们经历二王雄起、善修经艺、七贤林立的魏晋,接下来一个云蒸霞蔚、气势如虹、人诗双旺的盛唐,一个词藻瑰丽、风情万种的两宋,以至色彩斑斓、倾覆多变的元明清,林林总总、历代更迭,都在帖子中能找到某种踪迹……比如魏晋时书法骨头硬,人称魏晋风骨,后人一看,一目了然。

读帖要细心。读帖不仅是用眼读,更要用心读。读帖,是历史的法眼和现实的肉眼的两目相视,能撞出许多光芒穿越历史隧道却又逼射现实星空。帖子中有许多细微之处需要细心、尽心、专心揣摩和观察体味。比如《圣教序》中第一个字“大”的一撇末端有个回锋,是裹笔回钩,象个“小月牙”,这个月牙象是隐匿在云层深处若隐若现,时出时没,如不仔细观摩,只见云层难见“月牙”。那个月牙究竟有多大?“牙”向上挑是低于九十度还是高于九十度?你都要仔细观摩到才能“读”懂。细心,是书法家最纯真的天分,是书家眼之“瞳孔”,是艺术家能走远的标志。有人也读帖,但读得不细,不细等于白读,没读。细节决定成败,一切事情如此,书法更是。

读贴要有哲学眼光。书法是体现中国哲学思想最为形象的艺术形式。书法,是许多矛盾和辩证统一体:大小、长短、松紧、宽窄、正斜、枯湿、断连、方圆、粗细、偏旁、正倚等等,构成了许多矛盾体,字与字、组与组、块与块、行与行,经纬出一片片神奇变幻的哲学天地,当你用哲学的慧眼,你才更能领悟到书法中蕴藏着的哲学意境和深层次的文化底蕴。比如,书法尤其是草书要有正斜变化,阴阳向背,枯湿断连,摇摆生姿,错落有致,变幻莫测,但又不离中轴线,好象放出的风筝,可以随风左摆右动,千姿百态、变化无常,但始终离不开牵动的那根线,这种“中轴”说,你可以领会了解中国哲学的中庸说的要妙,也感悟出静动的哲学,虚实的辩证,禅宗的机锋,佛教的思辨。书法自身有哲学,帖子之外驰骋着哲学大天地,正可谓片纸尺牍、方寸之地、点画之间驰骋着更广阔的哲学空间。儒之中和,庄之玄妙,道之博大,佛之空灵,无不在书法的线条和笔划之间体现。

读贴要“反串”。一个字,一篇书法,不外乎两个功能:一方面直指造型,另一方面隐喻神韵。读帖第一要善于浮想联翩,要看形,也要读韵,精于形韵。把平时记忆中的碎片加以连接整合,去粗取精,劣中选优,日积月累,渐成气候。书法家象一个考古工作者,在古墓中掘出一片片散玉,经过悉心整理,才能把这些散落的碎片连缀起来,变成一件完整的价值连城的金缕衣;第二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比如同一字的写法,这个大家是这样走笔,那个大家是那样结构,这个泰斗是取势于纵,那个巨擘是取势于横,你涉猎的越繁,掌握的越多、越好,不仅是在书法创作中货比三家、择优录取,同时在一篇作品中遇有相同字重复写时,你会信手拈来,加以区分,呈现学养,说明一个书家的积累深浅和素质高低,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循序渐进和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

读帖提倡背帖。吃饭要一口口地朝肚里咽,背帖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刻在脑子里。急不得。要象背外语单词那样背书法字,否则光读不“背”,字还在帖子上,没在你脑子里,那是古人的东西、是人家的,不等于你自己的。你一天背会一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三百多字,三年下来千余字,不得了!“文选烂,秀才半”,过去是说把《文选》(《昭明文选》)翻烂了、背熟了,你不会写文章也是半个秀才。书法也是这个道理。我曾比喻,中国洋洋几千年的书法大观,就象秋天大地里五谷丰登的庄稼,楷书象挺直的高粱,草书象风中撩动的稻谷,篆隶是埋在泥土中盘根错节的马铃薯根系,而行书象是翻滚麦浪,你背会一字就收获了一捆稻谷,或你记在心里了另一个字,就又挖出一个马铃薯,成了私有粮仓里的粮食。反之,你背不进脑子里,那些五谷丰登永远搁置在大地,属公有财产,而你自己家的粮仓仍然空空如也。书法的功夫某种意义讲,是考验记忆力,是背功,苦差事,是积小苦得大甜。(王文杰: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少将军衔,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返回上一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