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本站公告: 中国书画名家网热烈欢迎我国著名画家阮成森,王红、画家顾占劲、油画名家金利虎、画家邢书方、书法家吴建新、杨守来、冯瑞林、马京园、陈为峰、孙墨研、赵为民、侯将民、书法家杨志伟、马立智、尚现成、武林生、陈思源、加入中国书画名家网!中国书画名家网将全面代理、销售、包装各艺术家!并特邀各知名画家和书法家的加盟!
才·书·思——马立智书法放论

才·书·思——马立智书法放论
王炳社 (渭南师范学院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要:马立智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他善行篆隶楷行草,著述颇丰。可以说,“活”是马立智先生书法的第一大特点,其书法讲究动态鲜活;“变”是其书法的第二个特点,他的书法讲究字间的有序变化,融书、情、理、趣于一体,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畅”是马立智先生书法的第三个特点,也就是自然表现出动态的、流畅的美感来;“达”是马立智先生书法的第四个特点,也就是做到达其形、达其情、达其意、达其神,也就是艺术之“形神兼备”。

关键词:书法;活;变;畅;达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隐喻艺术思维研究”(07JA760007)后期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炳社(1960—),男,陕西大荔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期刊管理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艺术隐喻学研究。

马立智,号朱墨山人,字弘文。生于1948年,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研究员,中国国画院院士,中国历史文化研究院院士,中国汉唐碑林理事会理事长,甘肃汉唐青少年书画基金会会长,甘肃汉唐书画院艺术委员会主席、院长。在英国、南非、深圳、成都、兰州等地设有工作室和展览厅。

我与马立智先生是一面之交。那是2012年的10月份,马立智先生携妻子弟子来我们渭南师范学院作书法巡回展出,因为我的办公室在学校图书馆的一楼,便每天上下班都有机会欣赏欣赏先生的书法,结果是一次比一次看的时间长,一次比一次看得认真,看着看着不由得心里就有了点想法,心想如能讨得先生一幅字收藏,那该多好。但说实在的,作为一个高校教师,向人讨要心爱之物,那还真有点不好意思呢,所以便寻思、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有一天,看到了美术设计学院的院长季玉民先生和马先生兴致勃勃地攀谈,我终于有了机会,便很不好意思地上前寒暄,没想到经先生一介绍,先生却一见如故地热情,倒整得我有点不好意思。经几句寒暄,我们马上就转入正题,那就是对艺术的谈论。在谈话中,我才知道,先生已经在全国六七个省份设立了十多个自己的工作站了,而且影响也早已颇大,只是我自己是个外行,虽也研究一点书法,但却不善书法,这就导致了和书法界人士接触甚少,当然也就对书法界的名人知之甚少了,这多少是一点遗憾。

不过我们一聊起来书法,倒很是投机。在性情热聊中,我了解到,先生不仅书法影响颇大,而且对书法也颇有研究。截至目前,他已经出版有十余部有关书法著作。但当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我却仗着自己出版了几部有关艺术思维、艺术隐喻的小册子,便在先生面前找机会炫耀,在喝了几杯酒之后,更是狂言要给先生写一篇书法评论。现在看来,的确有点贸然。我怎么能对马先生的书法评头论足呢?我怎么敢评论先生的书法呢?这件事情此后便一直困扰着我,使我久久不敢轻易动笔,这事一拖就是八九个月。八九个月,应该是不短的时间,这期间我一直是在惶恐和歉疚中度过的,虽然电话中也存有先生的号码,但多次拿起电话又放下。其实拿起电话,按我平常的性格,不假思索地就打了,但打开先生的电话号码我却犯了难,如果电话通了,说什么,怎么说,这都是自己的思维瞬间很难处理清楚的问题。这个电话也就终于一直没有敢打。

20136月初的一天,我接到了一个声音颇为熟悉的电话,那是马先生的电话,听到对方的热情,我很尴尬地寒暄了几句,就是没敢多提写文章的事。是的,怎么好意思呢?答应了人家的事,隔了那么久,不仅一个字没有写,甚至一个电话都没打,也没有几句歉意的话,这还是朋友吗?这还是文人吗?唉,现在想起来,真是无地自容,不知如何是好。当然,话说回来,自己必定还有一点自知之明,这不就拿起了笔。唉,人哪,看来就怕动手干起来,真正认真干起来,其实一件事情并不是那么复杂,也并不那么难。

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在我国,它的影响力不亚于绘画,正因此,所以我国古代的艺术理论常把书画放在一起来讨论,经常以“书画”相提并论。然而,要想成为一名书画家,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书画家,不仅要有才情灵感的思维,还要有刚毅坚韧的性格,要有忍得住寂寞的心态,要有意气风发的“童心”,要有傲霜斗雪必胜的信念,要有不怕冷嘲热讽勇敢前行的精神,更要有登峰摘冠的勇气和决心。我感觉到马立智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从事书法艺术创作与研究,几十年如一日,从不气馁,从不叫苦,也从不张扬。在我看来,他是一个默默耕耘的人,人品、书品、思品三位一体,相鉴益彰。他既有知识分子的儒雅之气,又有书画家的高洁品性;既有诗人作家的豪放洒脱,又有北方汉子的敦厚朴实。其实这些,我们都能够从他的书法作品中看出来。他的书法隐含着他一生的寒来暑往,隐含着他的高傲品性和人生追求,隐含着他的豪放洒脱如神点划。在他身上,有太多的艺术隐喻价值可供我们挖掘,或者我们干脆说他本身就是隐喻的。

弹了半天的“弦外之音”,我们也该言归正传了。这里,还请各位不要笑话,本人虽然一向豪爽健谈,也自认为在某个方面“独霸一方”,但看到先生的书法及其理论,竞还是觉得有点“囊中羞涩”,所以反而怎么也不敢乱说话了,但又不能不说,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多少都应该说几句。干脆热蒸馍现卖,就以艺术隐喻的理论来谈谈马先生的书法。

日前收到先生寄来他的著作,打开包裹一看,吓我一跳,哇,整整八大本,这就是《道德经书法集》《唐诗三百首书法集》《宋词三百首书法作品集》《红楼梦诗词联曲书法集》《鲁迅诗歌书法全集》《毛泽东诗词书法集》《永靖诗赋书法集》和《康乐诗歌书法集》,都是铜版纸印制,一本比一本精美。在我看来,先生是篆隶楷行草样样精通,各具特色。看到先生的书法全貌,我才深刻领悟到了“文如其人”的真谛。是的,在先生的笔下,一切文字都成了他可摆布的尤物,他爱它们,宠它们,娇惯它们。观先生的书法,我总有一种感觉,就是那不是在观赏书法,而是在看一幅幅精美的绘画!打眼一看,满纸的小字,一个个小人似的,活蹦乱跳,却又有序可人。我想,这大概就是先生书法的第一大特点吧:活。其实,要把字写活并不容易。活,是要内在的激情作为支撑的,没有激情,你的功夫再深,也把字写不活,因为艺术作品“是由心灵产生出来的”[1]356,是“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因此,书法也可以说是“心情的艺术”、“情感的艺术”、“意想的艺术”。

可以说,先生的书法是真正做到了“以形写神”,也就是用艺术之字来抒写内在情感,因此,它的书法才那么鲜活,才那么吸引人的眼球,才那么令人称道,此亦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2]423。我想,艺术家、艺术作品的最大真实,恐怕莫过于其情感真实了。因此,书法看起来是写字,实际上它是在“表情”,也是在再现生活。为什么从古到今,人们都坚信书画一体,也许画家是在书写,书家是在作画吧。说起这一点来,我不由得还是要说几句题外话。的确,文如其人,书如其人,就我看来,先生并不健谈,但却豪爽,这一点在酒桌子上已经得到验证。他喝酒是说一不二,干脆利落,我都有点惊讶。要论年龄,先生要年长我十多岁,我见了酒都有点怕,没想到先生却是万分的豪爽,一点都不像六十多岁的人。也许是北方人吧,常年喜欢喝烈酒,可能是从小就养成了一种习惯,练就了“本领”,所以那天八九个人中,就数先生最不怯场。于是不知不觉中,两瓶酒就“销声匿迹”了。你想,这样的性情,岂能创作不出好作品!诚如明代书法家项穆所言:“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斜正自形。”也如范曾先生所说的:“中国字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表达了书写者本人的性格、当时的心情。”[3]73因此,也可以说,书法就是艺术家内在情感的隐喻。

认真研究马立智先生的书法,我们便不难发现,其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变”术高明。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先生篆隶楷行草各体书法样样精通,这本身就是一种“变”术。一般而言,一个书法家,也就精通一两体或者两三体书法,而同时精通篆隶楷行草各体书法的书者实属罕见。当然,这与先生一生不涉旁骛,专心于钻研书法有关,因而才练就了各种基本功,才得以精通各体书法。

就以他寄给我的八大本书法作品来看,其中《道德经书法集》收录256幅作品,《唐诗三百首书法集》收录396幅作品,《宋词三百首书法作品集》380幅,《红楼梦诗词联曲书法集》388幅,《鲁迅诗歌书法全集》80幅,《毛泽东诗词书法集》98幅,《永靖诗赋书法集》120幅,《康乐诗歌书法集》100幅,总共有书法作品1818幅。在这些书法作品中,足以说明马先生“变”之技巧的高妙。就以《道德经书法集》来说,先生就用了篆隶楷行草各体书法,而且字斟行酌,布局留白变化有致错落。如首页“道”字,用行书;次页“德”字用楷书;第三页“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用隶书,但其中也融入了一些篆书的笔意;正文则用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流变而就,可谓幅幅精到,字字值金。我不大会写字,但却看到过众多大家挥毫泼墨,看他们在几尺见方的宣纸间龙凤飞舞,走笔如神,气韵盎然,我不禁也曾跃跃欲试,但一拿起笔才感觉到如小儿学步,手脚不灵,由此方知为书之不易,而各体书皆精通者,实属不易,也确为少数,因此才感觉到先生之令人羡慕和佩服。

不仅如此,马立智先生的书法每幅字内部也讲变化,这种变化在他的《红楼梦诗词联曲书法集》体现得尤为突出。尤其是《黛玉题宝玉续庄子文后一首》“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文。不悔自家无见识,却将丑语诋他人”一幅 ,我的感觉,这幅字有如一簇簇竹子,摇曳多姿,自然绰约,堪称是书中极品,不仅字间变化有序,而且融书、情、理、趣于一体,让人眼前一亮,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真实。这使我觉得,先生是在写字么?他分明是在作画,这种如画之字,让人能够从中感受到多种艺术综合的魅力,它所调动起来的不仅仅是人的眼球,更重要的恐怕是人的心灵吧。因此,先生的书法是充满着想象的,在这种想象中,也使得他的书法得到一种升华,得到一种他人所难以企及的境界,因为他不是在写字,而是在创造艺术。对于这一点,黑格尔早就肯定地说过:“想象是创造性的。”

欣赏马立智先生的书法,常常会给人一种行云流水般目不暇接的快感,人人感觉到畅快,因此,先生书法的第三个特点就是“畅”。

东汉人钟繇在谈及书法的时候说:“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4]18蒙恬在其《笔经》中也说:“若能用笔,当自流美。”[4]19这里所谓的“流美”,其实就是书法要自然表现出动态的、流畅的美感来。因此,“中国人用笔写象世界,从一笔入手,但一笔画不能摄万象,需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5]170而自然的这种“势”,全靠人来表现,这就是艺术家,或者干脆说就是书法艺术家,它非一般人所能达及,因此宗白华先生说:“从这一画之笔迹,流出万象之美,也就是人心内之美。没有人,就感不到这美,没有人,也画不出、表不出这美。”[5]169可以说,美就是从书法家心中流溢出来的,是从书法家笔下流溢出来的,它就像人的血脉,就如人的心跳,好比思维的接通。因此,书法正是艺术家灵魂的隐喻。

我观马智立先生的书法,感到确有一种流畅之美。先生是善于经营书法的,他的书法能给人沁脾入肺的审美享受。如《永靖诗赋书法集》之首页,先生就用很凝重的笔墨写下了“紫气东来”四个大字 ,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给与人类的无私的奉献与厚爱,期间充满着人类对于大自然的一种由衷的崇拜与敬仰。虽然只有四个字,但让人感觉到它分明是四尊活物,它能说能看能思能跑;它分明是东西南北,是那样的和谐自然相互呼应。一切都是一个整体,一切有如一团祥云,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与人生的美好。看来观书也能使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当然,《永靖诗赋书法集》整体多用草书,我感觉到每幅字都写得匠心独到。字的整体感很强,流露出书者对黄河母亲的深深热爱和眷恋,书者在仿形会意上用了不少心思,从而使字的象形性和运动感增强,把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很好的摆布与规划,也使得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尤其使得字的走势更加流畅与契合。

其实总体上来说,马立智先生的各种书体作品皆有所长,而且作品颇多,所以我也不敢妄下结论说先生哪一体更好了。书之成功一要靠功夫,二要靠情感,三要靠思维,四要靠创新,这也许是敝人不成熟的看法。尤其是情感、思维和创新。我也看到过不少名家、大家的作品,但在我看来,更多的人虽然基本工也扎实,练了好多年,但那只能是个写字的,不能被称为是艺术家。我很不赞成写字是为了赚钱,或者写了几年字就去摆摊,开所谓的工作室,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既如此,何来艺术之情趣可言?我认为,书者除了扎实的基本功外,更多的是要把各体字之间的关节打通,要能够兼收并蓄。因为书法更讲究一种气韵,讲究情感的融入,甚至要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同时还要有很好的思维,或者准确一点讲就是要开掘书法的隐喻价值。当然,书法更重要的是要创新,创新是一种很高的要求,一般书法家可能达不到。书法究竟如何创新?我感觉到其精髓是精神层面的。也就是说,书法家要把自己的思维运作、情感融入、书法的隐喻价值开掘、整个书品的气韵和内在气质等表现出来,这绝非易事。但马立智先生做得很好,他把这几个方面很好地融合到了一起,而且我的感觉是他不是在写字,而是在进行着完完全全的艺术创造。他笔下的字并不是一个个单纯的文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它们是整体,它们是力量,它们是溪流,它们是山峦,它们是森林,它们是花草,它们是云霞,它们是云雨,它们是艺术,它们是精神,让人感觉到清爽,让人感觉到五脏六腑像被熨过一样那样的服帖。

    书品不光要“畅”,更要做到“达”,我想马立智先生在这一方面已经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艺术创造要做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讲的不仅是艺术情感问题,更重要的恐怕讲的是艺术“达”的问题,即如唐代文学家符载所言:“物在灵府,不在耳目,故得于心,应于手,孤姿绝状,触毫而出,气交冲漠,与神为徒。”[2]421也就是艺术家的创作,必须首先要做到心物为一,终得其神,从而创造出艺术之象,这种“象”既得物之形,又得其性、理、情,“它是对造化的在造化,一种被改造了的心灵之物、意中之象、意中之境。”[2]421-422这样,大概就做到了“达”。因此,所谓的艺术之“达”,就是要做到达其形、达其情、达其意、达其神,这也就是艺术之“形神兼备”吧。

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具有画、诗、音乐、建筑、舞蹈、人体之美”[6]7。因此,书法创作必须做到达意入境。马立智先生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虽然传统的观念认为书法不外乎就是笔法、墨法、结体、布局四个形式要素,但统领书法艺术创造的却是艺术家的意向和情感,这就使得书法艺术在不变中却蕴含着万变。这万变中最根本的,或者说是左右艺术家创造的,应该就是此情、此景、此种氛围下的艺术家所表现出来的全部的“意”或者“神”。先生在进行每一幅作品创作的时候,都要酝酿好久,他一般是要先展(纸)、抚(纸)、观(纸)、润(笔)、思(考)、移(脚)的,然后才奋笔疾书。这样的过程,我想应该是包含了先生太多的情感、思维、意向的成分的。待完成后,让我们感觉到先生很累!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造后的一种心理、肌体的全面放松。可以想象得出,如果是大作品,这样的过程可能还会更长,那么之后的放松也可能更让人叹为观止。

书法最忌讳的是俗气、霸气、火气和匠气,这是书界的一致观点,这一点,我也很赞同。而我们真正所想要的却是艺术的“雅气”,就这一个雅,一般人却很难做到。如何才能雅起来?我想我们首先要做到心平气和,要做到能坐得下来,更能长久坐下来,能做到不涉旁骛,不为名来,不为利往,能做到知足谦和,能做到视艺术为生命。在陕西东部一个县,有一个民办教师,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教了一辈子学,每个月就百八十块钱的工资,然而,他从没嫌过少,只是一直孜孜以求地从事着他的教学工作,从不理别人说什么,他却成了全县有名的优秀教师,其中一个秘诀就是他把新华字典搞得滚瓜烂熟,几乎能倒背如流。我想这个例子已经能够说明一个道理了。这当然是很高的要求,大概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但我了解的马先生在这一方面就做的很好。先生一生钟爱书法,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也不计较生活好坏,他正是视书法如生命的人!所以他才有那样高格的书法作品,才能够把书法艺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当然,先生有此成就,我想离不开一个人,一个名气不小的画家,她就是先生的夫人黄永红女士!

2013724星期三下午6时写就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第356页。)

[2]于民、孙通海.中国古代美学举要[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第423页。)

[3]范曾:《回归古典之美——范曾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第73页。)

[4]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第18页。)

[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第170页。)

[6]金开诚.书法艺术论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第7页。)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作者详细通信地址:陕西省朝阳路中段 渭南师范学院期刊管理中心 邮编714000,

[返回上一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