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本站公告: 中国书画名家网热烈欢迎我国著名画家阮成森,王红、画家顾占劲、油画名家金利虎、画家邢书方、书法家吴建新、杨守来、冯瑞林、马京园、陈为峰、孙墨研、赵为民、侯将民、书法家杨志伟、马立智、尚现成、武林生、陈思源、加入中国书画名家网!中国书画名家网将全面代理、销售、包装各艺术家!并特邀各知名画家和书法家的加盟!
走进中南海的青年画家谢登科

在大栅栏琉璃厂的僻静之处,有一家画室。画室的主人叫谢登科,是个朴实、憨厚的皖北大汉。他自幼酷爱书画,尤其喜爱清竹牡丹。2年前他到这里开了这家“登科画廊”,一边经营,一边创作。不知是因为他憨厚的为人、扎实的绘画功底,还是画作中表达出的乡土气息,谢登科的画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他的作品还相继走进了钓鱼台、中南海,走进了“六国当代画家作品展”的世界艺术殿堂。

鲤鱼跳过龙门

      谢登科从小是从父亲那里接受的艺术熏陶。记得小时候,每到农闲,父亲就会在清清的月光下拉起二胡。伴着悠扬的琴声,谢登科看到了月下怒放的牡丹。牡丹花的鲜艳和雍容令他着迷。可他转念一想,终有一天,无情的生命周期和四季变化,会把这一切带走。

        他想把牡丹的身影永远留下来,于是就在地上画了起来。他的画线条虽然稚嫩,但姿态惟妙惟肖。想不到,从那以后,画画成了他的最大爱好。他看了动画片《大闹天宫》后,一时间,作业本上、地上、墙上,连家里的门楣上,都被他画上了各种姿态的孙悟空。隔壁邻居老大爷见了他的画,一边点头,一边跑回家从箱子底翻出了一张门神年画,要谢登科照样画下来。谢登科如获至宝,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临摹开了。半天时间,一幅活灵活现的门神就送到了大爷手里。
 父亲看到了儿子的绘画天赋,搜罗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给儿子凑出学费,送他到县艺术学校去学习。

        县艺术学校的学习,让谢登科大开眼界,想不到绘画艺术有如此多的门类技法,又有如此深邃的思想意境。课堂上,他提问最多;课下,他交的作业最多,他徜徉在绘画艺术的天地里,不断地吸取着养分。渐渐地,谢登科对艺术的感悟力和绘画技法有了极大地提高。艺校的老师、美协理事、著名版画家王允恭先生,喜爱他真诚朴实的为人,认为他在绘画艺术上的发展空间巨大,便推荐谢登科到北京学习。 

1982年,18岁的谢登科孤身一人来到了北京,这个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也是谢登科最向往的文化艺术中心。在北京,他参加了由中央美院举办的中国画函授高研班,教授有齐白石的儿子齐良迟、齐良末先生,有山水大家付有叶先生等。谢登科被国画大师们高深的艺术造诣和挥洒自如的大家风范震撼了,他白天如饥似渴地学习,体悟着艺术无穷的魅力,晚上还要在一个单位车棚看自行车来贴补生活费。他居住的小屋子,灯光总是亮到深夜。在这里,他习通百家,勤奋实践,在自己的艺术天地里耕耘探索,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画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完成了从农民到艺术家的蜕

艺术接受市场考验

谢登科的绘画作品根植于乡村,源于生活却没有对景写生的拘谨,来自传统却不见丝毫程式化与符号化的痕迹。他的笔墨情趣既强化了墨的作用,又未弱化书法用笔的功能,整个画面从局部到整体笔笔生发,一气呵成,自然成趣。特别是他的花鸟作品,境由心造,笔由意生,出新意与法度之中,按妙理于豪放之外。他的众多作品中,以花鸟见长,重彩鲜艳的泼墨牡丹,清净幽雅的兰花,傲然脱俗的墨竹,看似无法,却极具传统功力,形成了自然之性与人类心性的完美统一。

     在谢登科艺术生命不断成长的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祖国的艺术品市场也在日臻成熟。作为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北京,各类文化艺术首当其冲地站在了最前沿,特别是绘画这种艺术形式,大小画院、书画社、画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北京街头,最集中的地方是靠近琉璃厂、美术馆等地。而此时的谢登科却因埋头创作而没有自己的画廊,只好抱着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别人的画廊寄卖。日子久了,他的画作因为绘画水平高、题材好而受到大众的喜爱。在积累了一些资后金,谢登科筹划着开间自己的画廊。

       2006年,谢登科终于在琉璃厂附近找到了一个门脸房,他用自己的名字给画廊命名,叫“登科画廊”。开业那天,画廊门口摆满了鲜花,不少新老顾客都来捧场。望着挂满四壁的画作,迎着踱步品赏的顾客,谢登科的心情非常复杂,这里包含有结束漂泊艺术生涯的欣慰,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也包含几分面对商海的忐忑…… 

谢登科具有典型艺术家的气质,清高、执著、感性,而商海的特性却是趋利、迎逢和变通。画廊虽然开了起来,但面对艺术与经商的冲突,他还没有完全做好思想准备。画廊在经历了最初的热闹以后,开始了一段时间的沉寂。

       谢登科心里一片茫然。生活的重压使他不得不开始冷静地观察市场。那段时间,他发现大部分顾客对自己的画作还是肯定的,但由于自己作品的题材多以牡丹、竹子等花鸟画为主,题材略显单一,何况高雅艺术在市场上最大的忌讳就是曲高和寡。另外,由于画廊地处大栅栏闹市,来这里的外国人比较多,但他们常常是进来转一圈就走了,究其原因是因为看不懂中文。而自己又不会说英语,造成了交流障碍,导致顾客虽然喜欢却不知怎么买。

谢登科针对以上两个不利因素,一方面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另一方面着手山水、书法的尝试,拓宽自己的艺术形式。为了解决语言障碍,让外国人也能看得懂、听得懂,谢登科特意请来翻译,给他特制了“中英对照读本”,里面有日常用语“欢迎—韦尔抗木”、“请进—康木印”,也有介绍画作的“牡丹—皮业尼”、“美丽—B由T否”,还有做生意常用的数字“100—晚寒锥得”、“200—图寒锥得”等等。这些内容或许别人看不懂,但对谢登科却非常实用。他拿着这个“中英对照读本”,一般的对话还真能应付得了。为了适应外国顾客的需求,画廊里还多了一些小条幅,上面用中英文写着“代写中文名字”的提示牌,还用中国书法写上“艾丽丝”、“布朗”等字样,引来过往的外国游客驻足观看,许多人在看他现场挥毫的时候爱上了中国书画艺术,临走不忘带几幅画或写上几幅中文名字的条幅,作为旅游纪念。

商海成就艺术辉煌

          谢登科学会了适应市场,经营策略对路,画廊的人气旺了起来,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一边作画、一边经商的他,在经商时,他用对待艺术的探索精神,加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市场需求的推敲;绘画时,他把经商时悟出的顺应和灵活,融入绘画作品中,使他笔下的牡丹更多了几分鲜活的灵气。经商与艺术在谢登科这里相得益彰,也使他在艺术和经商上都更加成熟。
一天中午,谢登科正沉浸在一幅牡丹创作中,挥毫泼墨、圈点勾画时一抬头,才发现一位顾客已踱进了画廊。这位顾客仔细地品赏着这里的每一幅画,并不时轻轻点头,最后驻足于谢登科的画案前,凝神静观他的创作。谢登科对顾客略一点头,没有客套的寒暄,也没有媚俗的推介,手里的笔仍继续在纸上游走。说也奇怪,那位顾客也只是静静地看着,仿佛是心与心在碰撞,空气顿时凝结了。就这样大约过了10分钟,顾 客笑着向他要了一张名片便走出了画廊。可这几分钟无

声的交流却给了他很深的印象。

        没想到过了几天,谢登科接到一个意外的电话,称他是前两天去过画廊的顾客,现供职于紫光阁书画院。谢登科一下子想到的就是那位无声的朋友。对方在电话里说他画的牡丹出神入化,富贵灵动,希望他能参加在中南海紫光阁举办的“海峡两岸书画交流笔会”,如果同意,过两天就会把邀请书寄来。放下电话的谢登科还以为是在做梦,中南海紫光阁这个响亮的名字,他小时候就听说过。一个农民的儿子,能受邀参加在中南海举办的笔会,真是连想都没想过的事情。

       谢登科如约来到中南海紫光阁,那里已经聚集了近百位来自海峡两岸的书画大家,谢登科在众位大家面前挥笔画了一幅江山牡丹图,表达了一位农民画家的心声,祝愿中华民族团结富强,祝愿祖国的各项事业在党的领导下繁荣昌盛。这幅画受到了在场人士的一致赞扬,并被评为优秀作品,由原北京市副市长陈昊苏亲自颁发了证书。自此以后,谢登科的名字在书画界悄悄地传开了,各种书画笔会、文化交流活动接踵而来。他先后受邀到中南海紫光阁、西花厅和钓鱼台现场作画。2008年6月,谢登科的作品还受邀参加了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当代画家作品展,与世界书画大家的书画一起被活动组委会收藏,作为当代绘画艺术的历史留存。
 

(石毅)          

,

[返回上一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