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本站公告: 中国书画名家网热烈欢迎我国著名画家阮成森,王红、画家顾占劲、油画名家金利虎、画家邢书方、书法家吴建新、杨守来、冯瑞林、马京园、陈为峰、孙墨研、赵为民、侯将民、书法家杨志伟、马立智、尚现成、武林生、陈思源、加入中国书画名家网!中国书画名家网将全面代理、销售、包装各艺术家!并特邀各知名画家和书法家的加盟!

用书写涵养内心-天水女书法家彭卫
作者:汪彤        报道:中国书画名家网

    在与艺术圈的人们交往中,常常被一个人的魅力吸引着,她对艺术的追求执着而勤勉,待人接物含蓄而低调,每次想到她,内心总是温暖而宁静,她便是女书家彭卫先生。
         当她远远走来,微微卷拢的剪发轻贴耳边,圆润白皙的面颊,一双明亮的眼睛,在透亮的镜片下,总带着春花般的微笑。她会轻轻问候你,她的声音清脆,给无论何时遇到的你,总会有一个好心情。当她转身离去,你又会在欣慰的喜悦中,开始惦念她。我喜欢常常在生活中能够碰到彭卫先生,她鼓励人的话语,是从心底流出的清泉,她温和的笑容,总是一种力量,一种让人在生活中勇往直前的力量。
          
彭卫先生不仅仅在为人处事中,让人感到温柔、敦厚,她的书法作品更是行云流水、妙笔生花。而她书法作品深厚功力的原因,是因她对任何事物总抱着踏实而诚恳的态度。
最初影响彭卫写
书法的是其父彭怀祖先生。彭老先生一生从事新闻和教育工作,对子女更是进行德育和美学的熏陶。彭卫和妹妹彭红从小在其父指导下从《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入手临习楷书,从艺术中被感染着,在潜移默化中被引领。每天早上,彭老先生六点起床,当晨曦的微光洒满阳台,早起的父亲已在桌边研墨提笔,凝神贯注安静书写。彭卫也受父亲影响,早早起来,在一旁静观父亲习字、临帖。起笔、落笔,水墨走势,一点一滴,都悄悄铭刻在彭卫心上。父亲均匀的呼吸,挥洒毛笔力透纸背的力量,似乎也一点一点的传递,就像流淌在她身体里的血液,彭卫继承了父亲的刚毅、果敢和对艺术的态度,那是一种对书法恒定执着却又内敛的追求,像父亲阳台上的君子兰,硬朗舒展的叶片下,却酝酿着一朵朵橙色的温柔的花。父亲对艺术和人生的追求,从每天早起的勤奋书写开始,父亲的一首诗曾这样写道:
驾车人间路,
松柏嫩芽生。
但历冰霜苦,
始能傲三冬。
        这是一位慈爱父亲对儿女的教诲:一个人只有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做一个意志坚强而内心柔软的人,持之以恒的追求自己心中的热爱。
在彭卫记忆最深处,16岁去西和长道公社插队锻炼时,父亲每周都要用蝇头小楷,给女儿写一封长信,鼓励她多看书,多临帖。在半饥半饱,背井离乡的艰苦环境中,彭卫枕边总有父亲给他的一封散发着墨香的信件。从那时起,彭卫喜欢上了汉字书写,父亲的爱,让她对书法的热情,上升为一种恒定的执着信念。然而对于一个16岁的孩子,每日劳动之余临习书法,何尝不是一种身心的磨砺,而在背井离乡、极度艰苦的人生背后,是远方父亲的微笑,是父亲的鼓励支撑了她直面人生的态度和追求人生的方式。
后来,突然有一天,书法艺术成了彭卫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艺术之路上,她遵照父亲的教导,依循父亲的习惯,每天6点起床临帖、读帖与古人对话,二十年如一日,她的勤奋,是每一个有境界的书家必会经历的过程,那便是:“一个人对自己追求的坚持不懈,是成就内心向往的必经之路。”而彭卫先生的勤奋,又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她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倾注着生命的力量。
        
彭卫先生案头、床边经常备有于右任的《标准草书》、王羲之的《草决百韵歌》《十七帖》《兰亭序》、王献之的《鸭头丸》、孙过庭的《书谱》和《曹全碑》《乙瑛碑》等几十本乃至近百本字帖,她用心和灵魂去感悟古代书贤们每一个字的笔法、结构,每一幅字中的章法、线条和墨色。每天清晨,当她细细琢磨、专心临帖时,就是她的内心与古代先贤们最接近的时刻。
          若说世间万事万物遵循规律,却又在规律变化中展示个性的不同,那么彭卫先生的书法是在秉承经典、取法“二王”的基础上,又有着一个女性飘逸、洒脱的率真自然。若说一代一代的书法艺术家,就像传递接力棒一样,将书写之美周而复始,此起彼伏的展示给大众,以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那么彭卫先生勤习书法、用艺术美、人格美启迪人、感染人,又何尝不是古代先贤的现代作为。
相传古时卫夫人隔时重新看到王羲之的书法时,流泪道:“此子必蔽吾名。”然而即便如此,她还会不辞辛苦,不为名利去倾力教授
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而这种人格的宽容和宏大,也正是彭卫先生一生的执着追求,她谦和低调,常常能在书法大家乃至身边人们的优点中,取长补短,学习书法技艺涵养自己的内心,这何尝不是一个真正艺术家身上所必备的内功:“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赏他人秀美,陶冶心中之华章”。
书家李靖在彭卫先生七米长卷书法作品“将进酒”上有这样一段题跋:“彭卫同志自幼深受家父教诲,醉心翰墨临池不辍,近年脱离公务用功尤勤,书艺日益精进,观此李太白将进酒,其书洋洋洒洒,笔意纵横,其人、其品、其书有大丈夫凌云之志。见人其品若香,实乃吾辈之楷模也。”彭卫先生虽是个书法艺术家,但她同时又有着双重身份,她在党委、政府、群团部门任过部长、做过局长,当过主席,彭卫先生在生活中平易近人,总让人感到她只是一位有涵养的老大姐。现为甘肃省书协会员、甘肃省女书协理事,天水市文联副主席、天水市书协理事的
彭卫先生,她创作的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家、省、市级各类书法展览,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各级、各类书法展览中获奖。
        彭卫先生曾说:“书法主张对人品的追求,而人品又是对艺品的提升。”书法对于
彭卫先生不仅仅是一种书写和艺术追求,更多的是对内心的涵养和修炼……
                                                                                                                               2015/7/23于博翠苑  汪彤

彭卫感言:

          汪彤是天水市知名的青年女作家,由于勤奋执着,近些年,她在文学创作中硕果累累,文章屡屡见诸报刊、杂志,散文作品荣获全国散文最高奖冰心文艺奖,甘肃黄河文学奖,她出版了散文集《心若琴弦》发表,前不久她的作品荣获天水市文学艺术的最高奖项麦积山文艺奖。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成就正是对她坚守文学创作,默默付出的最好回报。汪彤美丽善良,充满爱心,勤于笔耕,善于发现周围的点点滴滴。记得我们八人书法展结束后的一天我碰到汪彤,她说正在为我写文章,当时让我既很感动,也很惊讶,问她为什么要写我时,她只是说她很想写,有写得冲动和欲望。因为她的文笔好,文字美,才美化了我,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挚爱书法的人而已。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和给与过我帮助的朋友们!

我 的 书 法 情 结
      作者:彭  卫

       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传统载体和精神内核,文以载道,书以传神。值得庆幸的是我的这一生从事的工作与文化有关,又有幸与书法结缘。这些年来,工作之余是书法伴我度过了无数值得回味的难忘岁月,是书法把我带进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给我快乐,给我自信,给我智慧,书法艺术丰富了我的生活,充实了我的人生。                             

     我与书法结缘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我的父亲。父亲彭怀祖,甘肃临洮人,毕业于西北师大国文系,1949年9月加入中共地下党。父亲工作后,曾任新华社临夏分社记者、《天水日报》主编、副总编、《武都报》总编、天水师院(原天水师专)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教授。父亲性格开朗,爱好广泛,诗词、对联、书法和篮球、象棋无所不精,但书法作为他的最爱,令他一生爱不释手,笔墨纸砚伴随了他的一生。在教学、工作之余,他天天坚持临帖练字,研习书法。父亲的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书法展览并获奖,其中草书作品“教书育人”荣获全国高校师生书法展览二等奖。父亲的书法在省内外颇有影响,原天水师范专科学校校名牌匾和《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刊名均由父亲提写。父亲尤其擅长书法理论研究,书法理论文章多次在《书法研究》、《书法报》等刊物发表。每年春节前父亲都要为学校校门撰写对联,应老师和邻居之邀书写春联,每当这时,我们兄妹便自告奋勇抢着为父亲准备笔、墨、纸、砚,然后裁纸、递纸。每逢有求书者上门请父亲写字,我们便默默站在一旁静静地观看父亲挥毫泼墨,耳濡目染使自己渐渐喜欢上了那些白纸黑字。那时我曾暗暗发誓,今后一定要像父亲一样学得一手好字。上中学时,我的钢笔字写得不错,父亲便因势利导鼓励我学习书法,临帖练字,他说:“学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趣。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写好字会让你受益终生的”。1974年4月,高中毕业的我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远离父母到西和县长道公社大柳大队插队段练。离开家的时候我还不足16岁,父亲放心不下,几乎每周给我写一封信,有许多封信父亲是用蝇头小楷写的,信中在嘘寒问暖之余,大多是勉励我积极要求上进,挤时间多看书学习,临帖练字,培养良好的情趣爱好的内容。并给我寄来学书字贴及他自己在学习书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学书要点。他叮嘱我:“刚开始学习书法阶段,一定要认真临帖,而临帖习字要做到三定,即:定师、定时、定数。”那时,由于自己年纪小,还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常常热情有余,恒心不足,兴趣上来的时候可以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的写,但热情过去,便会产生松劲情绪。但正是那一阶段与书法的接触,让我慢慢喜欢上了汉字书写,每次收到父亲来信,我都会从中找出自己认为写的最好看的字,抄在一个小本子上,反复模仿练习,直到写好、写像为止.

      为了激发我们学习书法的兴趣,父亲想了不少办法,他在帮我们选字帖、写范本、做示范,手把手的教我们写字之外.还提出举办家庭书法展览,他出资购买笔、墨、纸、砚和奖品,并亲自担任评委,他说:“家庭书法展览主要是营造一种氛围,贵在参与”,他动员家庭成员人人参展。这项活动得到了全家人的积极响应,我们兄妹三家人精心准备,在师院当校医的母亲也不甘落后,悄悄操笔苦练,拿出了自己的作品,就连当时只有三岁半的小侄女也兴致勃勃的信手涂鸦,交上了一幅稚气十足的参展作品。家庭书法展览开展的那天,大家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像过年一样热闹,家里能挂的地方挂、能摆的地方摆,到处都是书法作品,展出的书法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真、草、隶、篆各种书体,中堂、条幅、斗方、手卷,大字、小字应有尽有,不大的房间里四处流淌着翰墨清香,处处洋溢着和谐幸福。父亲对这次展览十分满意,经过认真评奖,为获奖者颁发了奖品。记得还有一次,父亲去昆明参加一个哲学学术研讨会,途中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有感而发,即兴为我和兄妹们赋诗一首:“驾车人间路,松柏嫩芽生,但历冰霜苦,始能傲三冬”,诗中字里行间蕴含着父亲对儿女们的殷切期望。在父亲的言传身教、苦心引导和悉心指点下,自己渐渐培养起了对书法艺术的兴趣。这一时期,我精读了《书法十讲》等书籍,临写了欧体、赵体的一些书法范本,特别是认真研习了《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王羲之的《兰亭序》等名帖,为自己学习书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正是由于自己字写得好,加之有较好的文字写作功底,1985年调到市政府办公室(秘书处)从事秘书工作,从而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政府办公部门虽然工作很忙,但这里工作、学习的环境很好,秘书长们不但自己才华横溢,而且惜才爱才,毫无保留的对年轻人进行传帮带,在这里大家只要肯学、肯干,就能增长才干,提升能力。办公室工作繁杂琐碎,平时工作特别忙,经常加班加点。秘书长要求大家做到手勤、腿勤、脑勤,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练就扎实果敢,认真严谨,雷厉风行的办事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创造条件让大家各显其能,发挥自己的特长爱好,培养高尚的情趣、情操,全面发展。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市政府机关经常组织开展职工书法展览,举办象棋、跳棋、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射击比赛,开展集邮交流,灯谜竞猜等各类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潜移默化,提升干部职工的综合素养,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因为自己在书法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在市政府机关组织的书法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一等奖得主是原市政府副市长郑荣祖),领导和同志们赞誉,激发了自己学习书法的热情。1987年,得知市上举办全市干部职工书法展览的消息,我极力鼓动秘书科的同事们参加展览,为了拿出好的作品,我们个个攒足了劲,先是分头在自己家里突击苦练,然后接连三、四天中午不回家,集中在办公室书写作品,并请来天水师院的书法老师现场指导,我们写了一幅又一幅,直到最后满意为止。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我们首次参加市级展览四人的作品全部入选。虽然当时自己的作品很稚嫩,也许还算不上一件真正意义上的书法作品,但通过参加这次市级展览,锻炼了我的胆量,也让我感受到了在书法学习追求过程中的无穷乐趣,从而进一步坚定了自己学习书法的决心和信心,从这以后,书法艺术成了自己心头挥之不去的艺术情结,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自己常常自觉地挤出时间练习书法。然而,书法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是在90年代初,一夜之间,自己突然对书法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从这时开始,学习书法就成了自己每天的必修课。为了确保自己练习书法的时间不受影响,我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坚持每天凌晨六时按时起床,洗漱完毕,就开始做自己一天的功课:临帖练字,然后才吃早点、出门上班,除出差外,20余年如一日临贴练字从未间断。与此同时,自己注意尽可能多的参加市上举办的各类书法展览、书法笔会、书法交流等活动,每次市上的展览在开幕式结束之后,自己都要一次又一次去展馆仔细观看展览,认真品味每幅作品的结字章法、书写风格,向书法家们学习,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争取多参加市内外举办的各类展览,尽可能多的给自己提供学习练兵的机会。抓住有利时机请北京、省上和我市知名书法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导,在自己学书过程中,得到了著名书法家袁其微、马世俊、林涛等先生的指导,广泛汲取名家意见,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书法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门科学,来不得丝毫虚伪和造作。书法学习创作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有时候自己明明知道自己书法创作中的软肋和不足,但针对不足有所突破却相当困难,要使自己的书法作品真正做到心手相畅,人墨合一则更难。这些年学习书法的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通向书法殿堂的道路是一条充满艰辛的崎岖小路,书法学习创作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甚至穷其一生。任何一个人要想真正进入书法的殿堂,在书法上有所建树,除个人的天赋和悟性之外,主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辛勤汗水和自身的文化积淀。书法学习贵在坚持,只有勤学苦练,善于思考,敢于创新,才能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悟出书法的道,最后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无不是经过勤学苦练获得成功的,张芝"临池学书,水为黑之